村镇银行十周年:立足县域 支农支小
         2007年3月,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十年间,银监会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实施严格风险监管等方面,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培育和管理。村镇银行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服务县域经济过程中实现了稳健发展。
  2011年9月30日,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石家庄市第二家村镇银行在千年古县元氏县成立,经过近6年的快速发展,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拥有1家营业部,6家支行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在稳定县域、支农支小、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519家:兼修“稳发展”与“防风险”
  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问题,在前期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2006年12月,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开始试点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解决广大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贷款不方便”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中西部共组建村镇银行98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4.5%。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元,达到12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80%,户均贷款41万元,支农支小特色显著。